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电子信息行业动态 第16期

本站 本站 2022-09-05 137

2022年8月29日-9月1日

  要          目  



lTCL科技半年报发布

l中芯国际拟在天津建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

l美国限制英伟达超威半导体向中国出口高性能GPU

l面板遇寒冬,上半年面板厂商利润集体下滑

l29次涨价,多晶硅最高价格310/kg




TCL科技半年报发布。826日,TCL科技发布公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845.22亿元,同比增长1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4亿元,同比下降90.2%,扣非后净亏损6.27亿元。

报告显示,TCL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政治冲突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趋势放缓,下游消费终端需求疲软,半导体显示行业于周期底部蛰伏,主要产品价格均大幅低于去年同期。上半年,TCL华星实现销售面积2,24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4%,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2.6亿元,同比下降8.81%,亏损22.7亿元,半导体显示业务净利润同比下降89亿元。

虽然半导体显示业务遇冷,但在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业务方面,TCL把握住了光伏行业上行的机遇,上半年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317.0亿元,同比增长79.7%,实现净利润32.25亿元,同比增长68.4%。其中营收占TCL科技总营收37.5%,同比提升13.8个百分点,对公司业绩贡献占比增速迅猛。

此外,上半年TCL科技研发投入52.5亿元,同比增长3.65%,新增PCT国际申请475件,累计申请14526件。半导体显示业务围绕印刷OLEDQLED以及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在柔性显示、近眼显示及基础化学品等关键技术和材料方面取得突破;量子点电致发光技术和材料专利申请数量达2033件,位居全球第二。公司在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领域形成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G12大尺寸和高效N型硅片市占率全球第一,引领光伏行业薄片化和细线化工艺技术升级。


中芯国际拟在天津建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826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拟于天津投产新建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规划建设产能为10万片/月,可提供28nm180nm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产品主要应用于通讯、汽车电子等领域。作为大陆晶圆制造龙头,中芯国际目前在国内已建有三座8英寸晶圆厂和三座12英寸晶圆厂,截至2021年底,其晶圆平均月产量为24.99万片300mm当量,此外其在上海、北京、深圳各有一座12英寸晶圆厂在建中,此次在天津新建扩产,是中芯国际扩产布局中的重要一环。除了中芯国际之外,国内晶圆厂商最近也纷纷加入扩产的队伍。不久前,粤芯半导体宣布将新建产能4万片/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模拟特色工艺生产线。

国内晶圆厂商迎来新一轮扩产潮的背后,离不开市场持续缺芯和半导体本土化制造等因素的推动。一方面受益于汽车芯片、物联网、5G、云服务等应用市场迅速增长所带来的强劲需求,晶圆制造市场产能仍供不应求。尽管今年以来消费电子需求疲软,但结构性紧缺情况仍将继续,汽车电子、绿色能源、工业控制等领域需求依然保持稳健增长。另一方面,在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推动半导体的本土化制造,像美国近期推出的芯片法案,通过提供超过500亿美元的巨额产业补贴,推动芯片制造回流本土,优先满足本土芯片供应需求。在各国频频的政策干预下,短期内将对国内的芯片产能供应链造成冲击。为了确保供应链安全以及推动国内产能提升,国内晶圆制造厂商选择扩产也是积极的应对之策。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晶圆制造厂商的制程工艺和产能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中国强之路依然任重道远。目前国内厂商的扩产皆以成熟工艺为主,即28nm及以上制程,中芯国际目前最先进的制程也只有14nm,而全球晶圆代加工领域领先的三星和台积电,早已突破了2nm3nm制程。此外,国内厂商能生产的芯片都属于中低端芯片,国内产能仍然短缺,高端芯片仍然严重依赖进口。据ICInsights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1865亿美元,而中国大陆集成电路的产值仅为312亿美元,自给率约为16.7%,国内供应缺口明显。在这312亿美元的产值中,中国大陆本土企业只贡献了123亿美元,仅为整个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的6.6%。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1-7,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为3246.7亿个,进口金额达1.58万亿元,集成电路已超越了石油,成为我们国家最大进口商品。


美国限制英伟达、超威半导体向中国出口高性能GPU831英伟达(NVIDIA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通知英伟达,对公司未来向中国(包括香港)和俄罗斯出口的A100,和即将推出的H100芯片实施了新的许可要求,立即生效91日晚间,英伟达披露最新进展——已获得美国政府批准,可以在20233月前继续向美国客户出口(到中国)的产品提供A100,可以在20239月前继续履行A100H100的订单。据路透社报道称,超威半导体(AMD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已收到新的许可要求,将阻止其MI2506nm工艺,高精度计算芯片)芯片出口到中国,但公司相信其MI100芯片不会受到影响。

GPU是计算机图形显示的核心。相比CPUGPU更适合于密集型数据处理。其具有高度并行性,可将数学运算应用于高度并行的数据集。虽然CPU也可以执行相同的任务,但不具备GPU的并行性,因此在这些任务中效率不高。

此次禁令中提及的A100,相比于NVIDIA前一代的VoltaGPU性能提升了20倍,非常适合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科学计算和云图形工作负载。该芯片由540亿个晶体管组成,打包了第三代Tensor核心,并具有针对稀疏矩阵运算的加速功能,对于AI推理和训练来说特别有用。此外,每个GPU可以划分为多个实例,执行不同的推理任务,采用NvidiaNVLink互连技术可以将多个A100 GPU用于更大的AI推理工作负载。而禁令中提及的H100,则更为强悍,是一款针对大模型专门优化过的芯片,使用台积电5nm定制版本制程(4N)打造,单块芯片包含800亿晶体管。同时也是全球首款PCI-E5HBM3显卡,一块H100IO带宽就是40terabyte每秒。

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晶表示,被限制的产品是有足够双精度计算能力的高端GPU,主要用于高性能计算领域,包括科学计算,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医疗等方面。企业级数据中心经常采购NVIDIA消息中的A100H100产品,如果后期限制收紧,造成的波及范围会比较大。

此次销售限制,对国产GPU厂商是一次极佳的成长机会,国内BAT等大数据厂商将进一步加紧布局国产化替代的步伐,海光、壁仞、燧原等厂商的GPU从功能性上可以取代部分市场对英伟达GPU的需求。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目前国内有机会替代NVIDIA高端GPU的产品还几乎没有,国内GPU厂商的发展任重道远。


面板遇寒冬,上半年面板厂商利润集体下滑。在前两年的高歌猛进之后,全球显示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中,同时疫情波动、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也加剧了行业调整的幅度,行业持续低位徘徊,主要面板产品价格下降,部分市场客户需求下修,企业经营面临的挑战增多,业绩承压,利润集体下滑。京东方半年报显示,2022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916.1亿元,同比下滑15.66%,归母净利润65.96亿元,同比下滑48.94%深天马上半年营收157.38亿元,同比下滑6.69%,归母净利润3.7亿元,同比下滑30.19%维信诺营收34.11亿元,同比增长23.72%,亏损11.49亿元。TCL科技归母净利润6.64亿元,同比下滑90.2%。海外厂商也公告了亏损业绩,韩国企业LGDisplay今年二季度净亏损3280亿韩元(约2.908亿美元)。

2022年下半年,受需求透支、高通胀等诸多因素的持续影响,各个应用的终端需求难以期待强劲恢复,LCDTV面板价格在下半年或将处于成本线以下,所有的LCDTV面板厂商均将面临亏损的压力,库存高企。OLED同样承压,供应链砍单加上疫情等原因,今年一季度OLED面板出货量就有所下降,同时中小尺寸OLED产能处于过剩状态,供过于求的压力也时刻存在。当然,OLED正在不断拓宽应用场景,从手机向PC端扩张,虽然OLED正在逐步覆盖更多终端产品,但是受大环境影响,渗透的速度或趋缓。根据群智咨询测算,整体产业链的库存水位保持在6个月属于健康库存水位,而目前实际库存水位已经达到10个月。

多重复杂的变量下,面板企业正在优化产能布局、调节稼动率、拓展新市场,通过各种降本增效的措施度过寒冬。DISCIEN的全球面板厂PSI数据显示,经过第一轮减产后的7月,主流厂商的稼动率多数在80%左右,8月继续降到75%左右,到9月则降到70%以下,供给减少幅度大于10%,将大幅改善供需状态。其中京东方再次主动下调稼动率,从75%降至65%—70%;华星光电下调至70%—75%;惠科也进一步下调至60%—70%;群创部分工厂下调至55%—60%;夏普下调至50%以下。据群智咨询数据,由于面板价格跌入现金成本刺激面板厂商加大减产力度,以及川渝地区拉闸限电对产能投片抑制影响,8—9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投产面积同比下滑近30%TVNotebook幅度最大,全球LCD面板产能投片将创下今年新低。此外,面板厂商也通过拓展新终端、多元化布局等方式来度过周期底部,从企业角度看,都纷纷在布局新的产品线来扩大出海口,寻求增量。比如京东方、TCL科技、深天马等积极进行LTPO、折叠、极窄边框等显示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车载市场、工业市场成为当前科技企业们布局最积极的两大赛道。

目前中国已经是LCD液晶产能的核心生产基地,其中大尺寸LCD液晶价格起伏尤其剧烈,考验着企业的韧性。但随着价格触底,预计明后年终端需求会迎来反弹,面板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


29次涨价,多晶硅最高价格310/kg由于部分硅料企业前期订单已超签至9月份,目前尚在执行中,负库存状态持续,加之8月份原本已有5家硅料企业在检修,以及四川、江苏、湖北等地临时限电,导致硅料供应量愈显不足,因此本周各硅料企业因无量可签导致长单价格集中签订期略有延后,受本周硅料市场延续检修、限电等影响,供应紧缺程度未见缓解,支撑硅料价格维持小幅微涨走势。831日,根据硅业分会公布太阳能级多晶硅最新价格显示,本周国内多晶硅价格小幅上涨,其中单晶复投料、单晶致密料、单晶菜花料成交均价涨幅都在0.4%左右。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30.5—31.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0.72万元/吨,周环比上涨0.39%;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30.3—30.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0.51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43%

截止目前,国内多晶硅在产企业14家,8月份共有5家企业检修,其中3家已于本周开始陆续恢复,其余2家预计于9—10月恢复正常运行。8月份因限电被迫减产的硅料企业有3家,于本周开始逐步恢复电力供应,预计将于9月初爬升至满产运行。根据统计,8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6.17万吨,环比小幅增加5.5%,前四大企业产量共计5.19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84.1%8月份增量主要体现在检修复产和新建产能释放,包括新疆协鑫、包头新特、内蒙古通威、青海丽豪等,共计11021吨。8月产量低于预期约6.5%,主要是因各地临时限电所致,减量主要包括江苏中能、乐山协鑫、四川永祥、永祥新能源、宜昌南玻等,共计7764吨。9月份由于各检修企业将基本恢复正常运行,限电影响也基本消除,预计国内多晶硅产量将大幅增加20%左右,增量主要集中在协鑫科技(徐州+乐山)、新特能源、永祥股份(乐山)、东方希望、青海丽豪等检修企业产能恢复和新增产能爬升的释放量。9月份国内多晶硅供应增量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供应紧缺的局面,但与硅片企业开工率计划对应的需求相比,尚有小幅缺口,硅料市场供需关系在短期内仍将支撑价格维持相对平稳的运行走势,但4季度的供应增幅以及下游成本压力或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产业链中间环节承压,从价格、库存、开工率逐步体现,最终硅料环节价格再随下游开工率变化而波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