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电子信息行业动态第143期

本站 本站 2025-04-16 17

 

中方反制!对美再加征关税至125%

l 全球加税后果链企业将承压

一季度PC超预期增长,联想继续领跑全球

OLED材料大厂杜邦中国被立案调查

l 立讯精密否认去美国建厂


中方反制!对美再加征关税125%20254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中方回应,美方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是错上加错,严重侵犯中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经济霸凌。9日晚,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54101201分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其他事项按照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文件执行。中方9日发布的其他措施还包括,将护盾人工智能公司等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美东时间49日中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The Truth上宣布,针对除中国以外的部分国家,美国政府将暂停当日午夜生效的对等关税”90将对华税率进一步从原来的104%增长至145%——新关税将在该政令颁布后立即生效411日,中方对美国关税由84%提高至125%,自2025412日起生效。

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美也采取部分反制措施,加拿大财政部8日宣布,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25%关税措施于美国东部时间9001分生效。49日,欧盟27国表决通过对美国钢铝关税的反制措施,第一轮反制关税将于415日起实施,第二轮于515日起实施。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称,欧洲贸易官员知道如何玩出花样,欧盟对美反制关税主要针对共和党重量级政客的红州,包括对美国大豆、肉类、卡车、香烟、果汁等产品征收10%25%的关税。根据欧盟2024年的进口额,这些商品价值约221亿欧元。

全球加税后果链企业将承压。美国关税政策“阴晴不定”,作为供应链全球化的代表企业,苹果公司的股价和经营受到冲击,五日内跌幅超过12%,一度被拉下市值世界第一的宝座,与此同时,有关iPhone成本上升的分析不绝于耳,产业链的稳定也将是新的难题。

据有关媒体报道,为了尽可能减少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影响,苹果公司选择在美国政府新关税政策生效前,将苹果手机产品从印度紧急运往美国。之所以对关税如此“应激”,原因在于尽管苹果是一家美国公司,但其供应链遍布全球,韩国的显示屏、中国的电池、日本的传感器,均会在出口/进口过程中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整机方面,近90%iPhone是在中国组装,iPad的占比也达到80%,而中国正是美国加税幅度最大的对象,税率将达125%,这也意味着,苹果公司如果要满足美国本土的市场,将不得不为进口中国生产的iPhone支付高额关税,给苹果公司带来的损失可能高达每年330亿美元,相当于其2025财年营业利润的26%

Counterpoint分析师指出,诸如苹果、谷歌等公司严重依赖这些高度集成、复杂的海外网络,将制造转移至美国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根本不可能),除非有巨额政府补贴和全天候的技术劳动力支持,即便如此,由于缺乏成本优势,价格仍会大幅上涨。在本就面临通胀压力的背景下,美国消费者将立即感受到被加征关税的智能手机价格冲击。据机构测算,以一部256GiPhone 16 Pro为例,官方售价为1099美元。该机型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在内的多国零部件构成,其中硬件成本大约为549.73美元,再加上组装和测试环节,整机成本大概在580美元,以此计算,若再加征125%的关税之后,一部手机的成本将上升至1200美元。若苹果公司选择将关税带来的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苹果手机价格预计将增加30%40%,上述机型的价格将超过1500美元

不过除了涨价外,苹果公司可申请关税豁免或可能直接将成本转嫁给供应商。事实上,在2019年,苹果曾提出多项关税豁免申请,并大部分得到了美国贸易监管机构的批准。过去几年,苹果等企业通过鼓励供应链企业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地扩产,但这次的“对等关税”政策下,美国对越南(税率46%)、泰国税率36%、印度(税率26%)等中国企业布局较多的国家施加了较高的关税,预计苹果公司这次也将积极争取豁免。

与此同时,若最终无法获得豁免,苹果一方面由于本身产品毛利率较高,可以自己承担部分成本,另一方面,与供应商进行协商谈判,调整价格以及产能布局,这使得处于漩涡中心的中国供应商们备受关注。根据苹果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苹果公司全球主要的200家供应商中,超过80%在中国设有苹果相关工厂。过去几日,“果链”企业与苹果公司一样,股价剧烈波动,多家公司推出回购计划,并积极对外沟通。在被问及关税成本如何分担的问题时,“果链”龙头立讯精密在最新的投资者关系互动中回应称,按照常规贸易规则,所有硬件制造厂商都不会承担关税、物流、仓储等成本,这些不是硬件供应商需要考虑的,客户一直以来都会协同供应商提升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更合适的合作伙伴。过往遇到关税问题,都没有出现客户让供应商承担关税的情况。立讯精密表示,短期内,各行各业有销美国的企业和品牌都会在可预见的二季度或四月份尽可能多先出货,然后再观望。如果关税进一步传导,可能会带来消费者观望心态或者经济衰退以致需求下滑的情况,但公司作为优质厂商,受到影响较小。另一家“果链”公司蓝思科技回应媒体称,尽管海外业务占比高,但其中大部分出口通过国内保税区完成,天然规避关税波动风险。针对海外组装厂的零部件供应,公司与海外客户交易采用离岸价或向客户收取运费交货到指定目的地,由进口方客户承担关税缴纳。

一季度PC超预期增长,联想继续领跑全球。近日,市场调查机构IDC发布了最新的全球PC出货量跟踪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市场表现强劲,出货量同比增长4.9%,达到6320万台,超出此前预测的6240万台(同比增长3.7%)。IDC指出,第一季度个人电脑商业需求依然强劲,主要得益于Windows 10系统将于10月终止支持以及端侧AI需求等因素的推动。同时,在第一季度尚未受到关税影响的情况下,整个生态系统都试图加快交付速度,不过随着关税公告的发布,市场形势变得不稳定,企业正在重新评估接下来几个月的情况。

具体厂商表现来看,联想一季度出货量达到1520万台,以24.1%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且以10.8%的同比增速成为前三名中增长最快的厂商,继续在全球PC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惠普以1280万台的出货量紧随其后,出货量同比增长6.1%,市场份额超20%。戴尔以96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第三,但增速仅为3%。苹果和华硕出货量分别为550万台、400万台,位居第四和第五位,增速均超10%

展望2025年,PC行业既面临诸多有利因素,也有不少不利因素,这使得市场前景充满挑战,需求规划也变得困难。国家一系列促消费利好政策及换机需求的逐步提升对2025年市场将有一定拉动作用。但也要看到4月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持续对中国加征关税,通过高关税迫使全球产业链重构,将对生产制造企业造成冲击。加之美国此次对等关税范围史无前例,大幅度地提高关税可能会导致商品价格大幅抬高,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PC等消费电子产品全球市场需求或将下降。

OLED材料大厂杜邦中国被立案调查。44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因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1988年,杜邦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杜邦中国,是深圳首批外资独资企业之一。2012年,杜邦已在华建立了50余家独资及合资企业,完成投资逾8亿美元,拥有员工约7500人,并将许多地区业务总部移至中国大陆。作为全球光电显示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杜邦在OLED材料、光刻胶、聚酰亚胺(PI)薄膜等关键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公开资料显示,其OLED材料一度稳居全球第二,光刻胶市场占有率也位列中国第二。在半导体封装材料领域,杜邦更是拥有极高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壁垒。以CMP抛光垫为例,杜邦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约60%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这一比例甚至更高。

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杜邦中国可能存在的排他性协议、利用技术专利强制捆绑销售其他产品以及不公平定价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限制了下游客户的自由选择权,还通过技术专利构建了难以逾越的市场进入障碍。目前,全球电子材料市场竞争激烈,日本宇部兴产、韩国LG化学、韩国三星SDI、德国默克、美国UDC等老牌企业持续加码,中国企业如容大感光、清溢光电、奥来德、西安瑞联新材、鼎材科技、鼎龙股份等也在细分领域加速突破。 对于杜邦而言,一旦确认存在上述违规行为,除了面临巨额罚款‌(最高可达年销售额10%),业务调整或资产剥离等处罚之外,还可能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合作‌‌客户信赖感降低,从而转向其他供应商。

此次的反垄断调查给了中国企业新的机遇。一方面,已经能够形成技术突破的企业可以充分借助此次机遇,开始加速进行市场突破和替代,打破了原有很多“独家”协议的限制,同时能够跟随下游的需求形成产品的更迭和优化,缩小产品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通过反垄断的调查,下游企业可有效降低产品的采购成本,降低搭售形成的额外支出,同时开放出更多的关联市场给国内生产企业。

立讯精密否认去美国建厂。针对有媒体报道的“公司计划在美国投资建厂” 消息,“果链”龙头立讯精密于410日午间在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目前没有相关计划。

从《20254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可知,立讯精密国内制造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成品出口到美国,这部分略有影响。公司会观察未来关税落地情况,相信客户会要求将这部分出口美国的产品转移到相对关税比中国低的地方。

针对“对等关税”提出后,立讯精密在印度、越南、墨西哥、巴西等地的产能规划后续是否会进一步扩大的疑问,立讯精密回应称:除非越南的关税比其他国家地区高很多,否则消费电子过去多年大部分在越南的产能再转移出去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多年来中国硬件企业产能出海,越南在物流、产业链和人才累积等方面有优势,越南政府招商引资和支持企业的政策也比较成熟,打破现有格局将会陡增品牌方的成本。公司在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工厂,产业链还不是很成熟,物流和产业链支持不是非常理想,转移可能性不大。

针对越南制造,立讯精密还强调,当下消费电子很多产能在越南制造有非常高的性价比,这个价值更多体现在品牌客户收益。公司对越南取得比较宽松的条件有信心。立讯精密的全球生产基地布局在行业里面是做得非常优秀的,即便有极端情况也可克服,并且成本会传导,最终还是看竞争力,自身强大很多问题就会变弱。整体来讲,基于目前公司既有产能合理利用的考虑,立讯精密消费电子海外扩充计划会优先考虑东南亚。